野史百科-专注历史的百站网站

热门搜索: 后宫 杨贵妃 蒋介石

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
位置:首页  »  人物野史  »  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日期:2023-03-29 13:50热度:加载中...

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
  今天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:曹操杀杨修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!

  没有曹操,中国历史上便不会有魏晋。曹操,是一个逢乱世,披荆斩棘,运筹帷幄,终成大业的伟大政治家。曹操不仅仅是爱才,在绝不手软的情况下也很果断。

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
  曹操与陈宫说出的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,也不让天下人负我,恰恰说明了他人性的复杂。作为杰出的政治家,一代超世之杰或者是奸雄的曹操,其性格更是复杂和多面的。从曹操的性格和杨修的性格探寻杨修为何被曹操所杀,是对还是错。

  一、才华横溢的杨修遇现实主义人性的曹操

  1、杨修的身世之谜

  杨修出身于豪门望族, 杨修是太尉杨彪之子,祖上四世都是太尉,是东汉名门望族,与袁绍家庭声望同样不可小觑。生于东汉末年,是曹操手下一位有才学的谋士。

  据史书记载,曹丕登基称帝之后,依然顾忌士大夫阶层的势力,为笼络人心,想要杨彪做太尉,被杨彪断然拒绝。不过这不影响任命杨彪为光禄大夫的重要职位。可见杨氏家族当时的势力和影响力之大。

  2、为何杨修愿为曹操卖命?

  杨修身处东汉乱世,孙曹刘三家争霸,杨修作为一代名士,在大汉朝不再能担负“道”的时候,他自然的把“道”肩负在了自己的身上,冷眼观察着孙曹刘三家,哪一家有能力,有资格得到他杨修的扶助,从而振兴国家,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。这个时候的杨修还没有找到这样的明主,报国无门,实现理想无路,所以心中惆怅。

  当杨修发现曹操已先于自己祭扫过郭嘉墓时,曹操的爱才之心就己经打动了他,在曹操微服与他谈话时,杨修感觉到曹操祭扫郭嘉墓,意却在他杨修时,一种被重视的愉悦感,再加上曹操那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”的忧国忧民之心,正符合了一个士子救国的政治理想,所有这些使杨修决定为曹操效力,从而实现自身的抱负。

  杨修明知自己面对的是曹操,却不揭穿,等着曹操自己说出来,一方面体现了士子在面对权势时的不卑不亢另一方面,杨修也有意在曹操面前展示自己的才一华和政治理念。

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
  杨修,虽然才华横溢,遇事有先知,却也没被塑造成像半仙一样的诸葛亮,万事尽在他掌握。他只是一个比普通人聪明,会用脑子的读书人。立下了军令状,半年之期将到,不见孔文岱的音信,杨修虽然故作镇定,内心还是焦急的,自己在花园之中以药当酒,孔贤弟无消息令他玄望。

  二、杨修的死因是何?

  1、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之死

  对于他的死因,除了《后汉书》中“鸡肋”一说外,《三国演义》中写杨修之死时好像在竭力的告诉我们,杨修之死是因为曹操“忌才”,其实这不是真实的。其中有一场景是曹操为了卖弄自己的才干,在花园的门上写一个“活”字,而杨修这家伙不给曹操面子,曹操怀恨在心。

  还有一个场景是曹操本想试一试曹植的才能,杨修偏偏显示自己的才干教曹植怎么做,杨修这样的行为被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。这几个事件杨修自恃傲才,不把别人看在眼里,恰恰说明了也没有把自己看在眼里,也成了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所杀的一个客观的原因。

  2、历史曹杨二人真实的摩擦事件

  有一次,曹操以锦袍相赠时,杨修有着得遇明主的欢心。可当他得知孔文岱被杀之后,他的信念动摇了,夜梦杀人的借口太不可信了,孔文岱是杨修举荐的,杀孔文岱,就是对他不信任的一种表现,主公不信任自己,那么有再大的抱负,又谈何实现呢理想无法实现的失望,士子的尊严受到了侮辱,杨修刚刚才有得遇明主,实现抱负的欢心,瞬间就消失殆尽了。

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
  锦袍的落地,也标志着曹操和杨修之间第一次产生了裂痕,这个裂痕在以后会越来越大,直到双方都无法承受时,曹操便会以杀杨修来结束这一切。

  曹操兵出斜谷,进退不得,杨修意在退兵,曹操面子上又过不去。这个时候的杨修,充分体现了一个士子的内在精神,他行事的标准,只看对错,只要他认为这样是对的,是有利于国家民生,有利于大局的,他就一定要这样去做,全然不会顾及自身的安危,也就更不会想到主公曹操的面子问题。

  不过这也正是为官的大忌,做官是要为领导意图是从的,对错不重要,领导满意才重要。杨修才不会管这些,他自负的说“我料定他不敢断然杀我杨修。”

  一个自傲的士子跃然台上。杨修料到曹操要退兵,虽然还没说出来,他就急着要去安排退兵的后事了,虽然后来证明他是对的,可他一再挑战曹操的权威,是任何一个权臣都不能容忍的。

  士子是自傲的,杨修是自负的,常常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说三道四,只要有人不同意自己的观点,那就是这个人有问题。

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
  杨修的性格在对待阶级相同或者其他谋士身上倒无可厚非,可他面对的是曹操,曹操一而再,再而三的忍让,总是被杨修弄的很下不来台面,曹操的威严何在?

  三、君主权臣的博弈

  1、曹操的隐忍与杨修的不懂人情世故

  明君贤相往往相互依傍,忠臣昏君总是捉对厮杀。君主权臣是“势”的代表,他们一方面依赖卫“道”的士子辅助自己的统治,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另一方面,两者发生交锋的时候,又会对士子恨得咬牙切齿,忍无可忍,就要杀一做百,维护权威。

  曹操恼的是杨修久久不能释怀,还要卖弄高才。杨修想逼曹操认错,重议出兵之事,可他不了解,对于权势人格来说,什么都可以商量,认错是没得商量的,一个没事就认错的君王,哪还有威信可言。

  曹操他内心的想法永远不会表现在脸上,而士子的心情往往让人一看便知。在曹操给杨修牵马这个情景中,曹操在马下怒火中烧,马上的杨修就好过么他也一样的煎熬。对于一个士子来说,礼数上是过不去的,可“道”的尊严又要求他坐下去,杨修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台阶给自己下。

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
  这也是士子们共同的弱点,在秉持正义的时候,往往不懂人情世故,一味的遵循儒家道家思想,捆绑自己也捆绑了别人,反而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任。

  2、临死前杨修与曹操的肺腑之言

  临刑之前,曹操杀修之心已决,也就不会再和杨修计较之前的事情杨修抱着必死之心,也就不再顾忌什么君臣之别,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二人才能敞开心扉,做临别之谈。杨修本是性情中人,而权相曹操却不同,如果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如果不是面对将死的杨修,他又怎会放下心防,抛却种种顾忌,一倾肺腑之言呢。

  曹操本爱杨修之才,欲借其才而共成大业杨修也确实有才干,期望投得明主,实现自己的抱负。这样两个惺惺相惜的人,又为何会走到这一步呢。

  刑场之上,曹操得报,诸葛亮突袭粮草的计谋,被杨修化解,这样的情境再一次激发了曹操内心的矛盾,他一直在杀与不杀之间犹疑,爱才之心始终不减。这时的曹操,惜才之心是占上峰的,可作为一个独断专行,自信满满的垂相,碍于面子,又不好随便更改自己的决定,要知朝令夕改可是为官的大忌。

  所以他希望有人能给他找个台阶下来,好赦免杨修,留下这只擎天手。可众人的反应刺激了曹操,他所有的心腹爱将都跪在地上为杨修作保,“平日里一片颂扬对曹某”,但这样的场景不得不让曹操生疑,难道众望所归是杨修。

曹操对人才如此爱惜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杀杨修

  对于曹操来说,这众人的做法说明我杀杨修是错的了?人可以死,城可以丢,仗可以败,最忌讳的就是有人威胁到了自己的权威。这时的曹操杀修之心再一次坚定,屏退众人,要和杨修说说心里话,作一次最后的告别了。

  结语:

  曹操的权势人格,杨修的士子精神,在现实社会都代表着不同的人群,而他们之间那种不可调和的性格冲突所形成的悲剧命运,能引起每一个人不同程度的感同身受。

  曹操确实要和杨修说说心里话,以解自己内心的苦闷同时内心深处也许还抱有那么一点点希望,想最后一次努力,收服杨修的心,如果杨修能求曹操饶他不死,曹操是一定会同意的。

  怎奈杨修一点都不领情,还在一点一点揭着曹操心里的伤疤。他们心里都明白,可性格的矛盾决定了这场命运的悲剧,只能互指对方不明白,最后两人由相对而笑变成相对而泣,人的性格原来包含着多种因素,面临新的考验,于是,原来未得到显现的因素突出的显现出来,这是人性中复杂丰富的一面。

  参考文献:

  《三国志》

  《资治通鉴》

  免责声明:www.yesbaike.com只负责收集整本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!

【相关文章】

都说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 曹操对此都做过什么事情

悲剧的职位:说说曹操对荀彧职务安排的错误

曹操对关羽有大恩,关羽为何弃他而去呢?

曹操对战袁绍时总兵力有多少?

曹操对待刘协是怎样的?

标签:曹操  杨修  
THE END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sbaike.com/view/32450.html

声明: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,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,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。

热点阅读